3月5日下午教学沙龙《集体备课经验分享与交流》在逸夫楼114会议室如期举行。继两次反响热烈的大型讲座之后,本次沙龙也成功吸引了督导专家、来自校内外多家教学单位的一线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近70人的参与,大家对教学发展中心的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本次教学沙龙以集体备课为话题,来自基础、药学、公卫、护理和公教部的8位教师分享各教研室集体备课的经验,共同探讨集体备课的目的和意义,如何更好地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
教师集体备课是围绕一项教学任务,组织相关教师集体解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进度、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集体备课起源于中小学教育,北医一直有集体备课的传统,许多教研室都在坚持做,但有些因为集体备课的效率不高,也存在一些困惑,值得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时代,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集体备课的目的和意义何在?如何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
8位教师都认为医学教育中的集体备课是必要的,教师们从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具体组织过程、采用的方式、不同的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的角色定位、集体备课的内容及效果等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理解和经验。
来自公共卫生学院的王晓莉老师结合一门课程介绍了自己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和实施情况,她认为集体备课应首先明确课程负责人,负责提出课程的设计及实施方案,要组织授课老师就课程的核心内容、授课形式、内容衔接、教学方法等进行讨论,并应该有相互听课及交流的环节。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的张卫光老师说,解剖教研室一直坚持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活动,并有严格的制度保障。他认为备课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能够规范讲授的主要内容,保持进度一致,实现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效结合,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还能共同协商解决教学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体现集体的温暖,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护理学院路潜老师认为,集体备课要注意课程内容的衔接和一致性,教师有必要跨学科、跨专业听课,了解上下游相关课程的内容。而公共教学部的吴任钢老师分享了心理学系“说课”的经验。
教育处俞赤卉老师认为,集体备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的内容应该与课程建设的相关要素相结合。结合教育学理论和相关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课程建设的相关要素,应该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 、师资队伍、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及组织、课程考核等。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借助QQ、飞信、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丰富集体备课的形式。集体备课关键是要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达成共识的内容要记录下来,在实际教学活动得到更好的落实。
总之,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弥补教师个人备课过程的不足,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促进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教学沙龙是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师资培训的一种方式,拟通过小规模人群的参与,就同一话题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以引起教师们对教学的关注,激发思考,促进共同提高。但因前期准备不够、参与人数众多及时间关系等原因,未能就一些问题和困惑展开讨论。教学发展中心也将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为广大热心教学的老师们搭建温馨和谐的交流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
医学部教育处/教学发展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