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通过教学研究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4-04-21 发布人:教学管理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2014416日,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老师做“通过教学研究培养实践-反思型教师”的讲座。医学部副主任王宪及来自医学部各学院(部)、教学医院及其它各单位的12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教学研究与反思是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可以促进教师改进工作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今年3月,医学部正式启动了本学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特别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为此,医学部教学发展中心特组织本次活动,请林小英教授为大家讲述教师如何通过教学研究成为一名“实践-反思型”教师。

首先,林教授别具匠心地从目前高校教学现状讲起,阐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后高校教学质量下降的状况。高校教学常被当作一种法律事务、经济事务和教育事务,而她把教学当作一种伦理事务:教师不因利益或契约因素将教学看作自身荣誉与使命,不断投入教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得到个人反思性认可,从而达到教学卓越。林老师认为,这应是高校教师所追求的教育理念和宗旨,也是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与研究的根本动力。

接下来,林老师以课程期中反馈研究为例,介绍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并认为大学教师最适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改进教学。林教授认为,期中评估相对以往的期末评估,更有利于帮助与改进教师课程教学。她主要介绍了三种期中反馈模式:(1)“实验-合作-行动”模式:主要包括课前访谈、课堂观察、学生反馈讨论会、与任课教师讨论、汇总、期末调查六步骤;(2)“合作问卷”模式: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教学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提问,了解学生的课堂感受与收获;(3)“教师自设”模式:即教师要当自己的教学咨询师,建立自我反思监控系统改进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对这三种模式进行选择,选择自身最适合的研究模式。

之后,林教授提供了一个大学教师进行“个人困惑-研究问题-实践改进”的例子,详细阐述了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首先,教师在日常工作或学生反馈中发现问题,从自己的困惑或所经历的事件中提出研究问题、对问题进行分解、提炼出问题、进行聚焦描述、形成研究问题;讨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研究对象;形成研究团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设计并实施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并开展新一轮的研究。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贯穿研究始终,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效果如何?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是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和参与式教学的核心。

 最后,林小英老师从大学的教学、研究与学术职能角度,提出了教师个人实践化知识。教师可通过教学形成个人的实践化知识,这种知识不一定是客观的、概念化的,而是一种经验化的知识,存在于人的过去经验之中,存在于当前的大脑和身体之中,存在于未来的计划和行动之中。它不仅仅“在大脑中(in the mind)”,它也“在身体中(in the body)”,“在我们的实践中”。因此,教师需要用大脑和身体来同时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形成个人实践化知识,达到博耶的第四种学术——教学的学术。

林小英老师的讲座涉及内容广泛,从大学教育本质、教师教学理念到教学研究方法,并从其亲身教学经验出发,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在提问环节中,听众就教学研究团队如何组成与分工、调查问卷的设计角度、如何有效总结和展现研究成果、如何选择研究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提问与交流。最后,教育处蔡景一副处长进行了总结,她希望医学部更多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真正促进自身教学,成为一名实践-反思型教师。

 

医学部教育处/教学发展中心

 【主讲人介绍】

林小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领导与政策系副系主任,教育学博士。研究领域:教育政策研究、公共政策评估、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基本理论。

主要著作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教育政策研究基础》、《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论文集》、《焦点团体:应用研究实践指南》、《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研究项目10余项。为国家审计总署、澳门青年参政议政训练营、商务部援助非洲项目的非洲国家教育领导讲授多门课程,曾在境内外多所大学开展学术讲座。

    Copyright © 2006 - 2009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