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下午,由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讲座:“教书匠的手艺活儿——谈PPT等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医学部逸夫教学楼309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再次邀请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各学院(部)、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以及右江民族医学院、遵义医学院的230余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江老师,因其精彩的讲课及网络活跃度颇受学生欢迎,被学生亲切的称为“呆呆老师”。本次讲座陈老师结合其近二十年的PPT使用经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互动教学为大家介绍了PPT设计和运用过程中的大原则和小技巧,让在场的师生都获益颇丰。
首先,“呆呆”老师介绍了PPT的特点、作用及局限性,指出在日常应用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如因模板选用不当而出现“裸奔”,修饰过度表现为“鬼上身”,在讲解过程中读PPT的“karaOK”现象、对PPT不熟悉导致讲解时可能出现的“精神分裂”症状,也有由于“拖延症”出现PPT制作的“虎头蛇尾”或“发育不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出现“对牛弹琴”“急性子”“自闭”“焦虑”等症状。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陈江老师认为PPT并不是教师的救世主,PPT仅仅是一种优秀的演示辅助软件,在演讲中,PPT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作为演讲者的“人”才是演讲真正的核心。世界著名的演说家均能结合自身特点使演讲引人入胜,如林肯的自信真诚、丘吉尔的果敢幽默、孙武的“知己知彼,天时地利”等各具特色。PPT作为演讲者的辅助工具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只要演讲者根据演讲的内容、场合,结合自身特点、充分了解听众的状态后,制作适合的PPT并恰当展示,这样的PPT就是最好的。根据演讲场合的不同,PPT大概可以分为“印象流”和“信息流”两大类,“印象流”类PPT适合于报告时间短、观众差异大的场合,一般通过关键数字或图像给听众带来视觉冲击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信息流”类PPT用于细节信息知识的传递,听众基础相仿、报告时间长但准备时间短,这类PPT需要有条理、逻辑性强、层次整齐,为让听众充分理解并掌握报告内容,最好能事先给听众发讲稿并预留记笔记的空间。
接着,“呆呆”老师结合自身20多年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了如何高效制作合适的PPT。“呆呆”老师建议在日常PPT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PPT的大纲视图、普通视图、母板视图及浏览视图,掌握这些技巧后能将word文字直接copy到PPT中编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PPT几种常见作图功能,如自动形状、鼠绘、编辑顶点、组合和合并形状等,能制作出惟妙惟肖的3D图形。“呆呆”老师现场演示了机器猫、迷宫、矩阵结构图、愤怒的小鸟、斑点狗及手工绘画眼睛等过程,让大家认识到平时熟视无睹的功能竟然可以达到如此美妙的效果。在技巧篇的介绍中,“呆呆”老师从易到难为大家展示了一些PPT制作技巧,如选择性粘贴、公式渐显、缩放屏幕、实时输文字、页内藏页、简易屏幕提示、切换和动画等,为我们展现了PPT的神奇魅力,现场赞叹声连连。
接下来,“呆呆”老师讲解了使用PPT讲演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教师要结合现场情况,注意页与页、行与行之间的连接过渡,运用导航图,控制听众注意的焦点,要注意激光笔与动画的配合等。“呆呆”老师用“耐心创造奇迹”这句话和在场的所有师生共勉,鼓励老师平时多思考、多实践,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都能做出卓越精湛的PPT。最后,“呆呆”老师再次强调:PPT的强大功能必须与演讲内容充分结合、演讲者恰当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讲座持续近三个半小时,“呆呆”老师热情澎湃、风趣幽默的演讲不时引起听众们的笑声和掌声,现场互动频繁,“呆呆”老师耐心解答了老师们的各种疑问。师生们对“呆呆”老师的演讲给予了极大肯定,纷纷表示回去就要尝试实践,努力做出符合自己风格的PPT,让自己的讲课更出彩。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讲座相关资料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gfNjaG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