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
【人文素养】百年峥嵘,厚道传承 ——《北医百年发展历程》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10-3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2018年10月17日于生化楼四教,原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李鹰研究员为大家带来“北医百年发展历程”的专题讲座,来自医学部各学院(部)、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的150余位老师及研究生助教参加了本次活动。

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为1912年中国政府自主创办的第一所西医国立学校——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李老师从北医校名的历史变迁以及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拉开了校史的画卷。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两部分,带领大家寻觅先辈的足迹,邂逅百年北医。

新中国成立前的北医,总体可以称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创建初期(1912-1928年)、初具规模(1928-1937年)、沦陷时期(1937-1945年)、光复时期(1946-1949年)。李老师从历史照片入手,将大家带入到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时代的变化变迁,展示学校的校址、学校章程、教师队伍、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所经历的艰难历程,特别是北医第一任校长汤尔和在推进中国第一部解剖令颁布中所做的重要贡献。建校初期,在设立医学教育的各个研究室(教学组织)后,立刻着手设立诊察所,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后,进入到临床实习,进一步完善医学教育体系(基础课和临床课),诊察所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前身。尽管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学校面临医疗中的现实问题,开始了初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创办《医光》——“办医光周刊,以传播医学及卫生常识、普及社会为职志”(医学院院长病理学家徐诵明)。这个时期的北医,在推进医学教育、临床诊治不断探索和完善。

建国前的北医,除了创建学校的前辈们和同盟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曾经是北医学生的贺诚,是北医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五四运动中的梁铎、颜守民,一二九运动中的马旭、黄树则,北医第一位教员党支部书记彭瑞聪,不仅是医学专家,同时也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共产党员。李老师建议大家用历史发展的视角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去了解汤尔和、徐诵明、胡传揆、贺诚、马旭以及彭瑞聰六位对北医建设发展具有影响力的人物。

建国后的北医发展沿革,李老师简要介绍是按照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对应而来。在新中国的历史背景下,北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50年-1966年(新中国的17年)、1967年-1976年(“文革”时期)、1977年-2000年(改革开放时期)、2000年至今(合并北大)。

建国初的十七年,北京医学院独立建院并被确定为六所全国性重点大学之一,这个时期,国家非常重视北医的建设和发展,在临床医院建设上,将人民医院等医院划归北医,同时新建北医三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吸引了王志均、李肇特等一大批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进入到教学、科研领域。北医在党的领导下,服从、服务国家建设需要,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参加建国初期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消灭疾病和抗美援朝的救治任务。学校在这个时期,依据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探索医学教育中面临的问题,逐步形成适合学校发展的北医模式。也是鉴于历史渊源和这一阶段的努力,奠定了北医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的地位。

“文革”时期的北医,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通过招收三年制工农兵学生以及短训班等方式开展教学,接续人才,广大医护人员在混乱无序的情况下仍坚守岗位,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改革开放后,学校抓住时机,在拨乱反正的同时,迅速恢复教学科研秩序,并且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最先走出去、引进来,锁定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校的目标。尤其在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后,教学、科研、医疗同步快速发展,专业涵盖临床医学、口腔医院、基础医学等12个专业,六家附属医院从硬件到软件的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整体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上发展迅速、成绩斐然。“211工程”建设的申报、立项和批准,进一步厘清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文明校园的建设和党建先进高校的建设,使得北医整体的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同行的前列。

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在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等方面,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医学教育的新征程。

李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图文并茂的展示,深深感染了在座的老师和助教,大家感受了北医一百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许多先辈志士的执着和奉献,无一不肃然起敬。立校百载,火传薪继,李老师希望每一位进入北医的青年教师鉴古知今,珍惜北医提供的平台,迈足前行,谨记征程尚远。

 

 

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2018年10月31日

    Copyright © 2006 - 2009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