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
选修课程
实践实验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 实践实验
关于编报《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9-11-0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导读
  关于编报《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报告 北医(2002)部字179号
  一、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
  二、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基础实验教学的教学条件
  三、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图书资料的建设工作
  四、 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二)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三)多媒体教学中心  
  五、 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确保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计划的实施和落实
  六、 协作活动计划的实施和效果  
  七、 参与中央组织的技术援助活动情况  
  八、 世行贷款支付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九、 项目效益指标进展情况  
  十、 项目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改进措施  
  十一、项目执行内容及资金安排需要调整的建议    

  关于编报《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报告   
    北医(2002)部字179号

  教育部外资贷款办公室:
    根据教育部外资贷款办公室教贷办(2002)1号"关于开展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及评价的通知"的通
  知要求,现将我校《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报告》报告呈上。
     
  附:《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北 京 大 学 医 学 部
    (原北京医科大学)
    2002年6月21日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已经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而对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医学部成为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建设的学校之一,为我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提高教学水平、质量和效益,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  
      该项目自1999年启动以来,现已进入中期执行阶段,对医学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抓住这次极好的机遇,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动力,全面推进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一、二年级基础教学的实验课程,使各类实验课程成为与相关理论课程密切结合的,又具有实验课教学特点的独立课程,以实现实验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目标。医学部还以这次资金投入为契机,较大力度地重新装备教学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人力的重新组合,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的新模式和实验教学运行的新机制。以实验教学改革为纽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通过开展中央和学校两级培训活动,加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员和教学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结合实验教学改革,购置了与本科基础课教学紧密相关的图书资料和教学软件;通过项目协作学校的合作,实现了项目的辐射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    
          
        自2000年以来,在执行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的项目研究基础上,结合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明确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本专科教育教学总体思路:占领医学教育的制高点,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开放式教育。  
    (一)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工作  
        1.自1995年以来,教育部、卫生部、北京市教委及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许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医学部共有16个研究项目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并参加了北京市的评选,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在北京市一等奖中有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所有申报成果奖的项目均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基础,体现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水平。通过推动课题立项与课题研究,加强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学校通过认真抓好项目课题结题工作,进一步明确各专业教育模式及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医学部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顶层设计。为了总结和推广我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对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建设有所启示,医学部组织了教育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北京市教委"高等医药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成果汇编。  
        2000年,医学部又获得教育部世行贷款项目支持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8个课题立项,目前均已完成项目中期检查报告;2001年以来医学部教育教学改革立项22项,网络课程建设立项32项,用项目研究来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2.加强对医学长学制教育模式的研究。2001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北大医学部实行长学制招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实行八年一贯制的医学博士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实行七年一贯制的医学硕士培养;药学专业实行六年一贯制的理学硕士培养。  
      在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时,注重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综合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宽口径、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强调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化的培养。  
        3.实现开放性办学,增加与国内外的交流。2001年扩大了海外学生的招生规模,制定了适合港澳台侨及留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加大了教师和学生的海外交流活动。推动了医学网络教育的开展。  
        4.抓紧考核改革研究与实践。各学院、教学部、临床医学院和教学医院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考核改革的尝试,如:基础课程考核改革增加课堂小专题讨论、小论文、小测验,内容上注重理论考试与实习考查的有机结合,注重基础课程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核,加大学生对理解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受到同学的欢迎。临床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本着使临床考核更贴近临床实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指导思想,实践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考核方式",探索建立"模拟面试"的计算机考试系统。  
        5.进一步推进了实验教学改革。学校在原有教学实验室基础上,调整科研与教学实验用房,建设了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与生物医学实验中心。  
        2000年以来,医学部一方面继续完成实验教学中心的硬件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的软件建设工作。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将实验课列为独立课程,建立新的课程运行机制和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目前,两个试验教学中心的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软件建设工作仍在加紧进行。两个试验教学中心已经于2001年底顺利通过了北京市的高等院校教学实验室的合格评估。  
    (二)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1)加强了教材建设。2001年医学部以临床医学长年制的临床课程自编教材建设为起点,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最终形成具有北医特色的成套教材。同时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联合五所医学院校共同启动了医学本科教材的建设。组织申报国家"十五"教材申报工作,共申报70多本教材。组织申报北京市教委组织的"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工作,22本教材被列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医学部通过招标立项完成了医学基础17门网络课程的建设,于2002年4月底全部上校园网供学生使用和评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化学习环境。同时启动了临床网络课程的的立项工作。此外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恰当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授课,提高了授课质量。           
         
  二、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基础实验教学的教学条件   
          
      1、在教育部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中,我部利用贷款和一定额度的配套资金,对本科生基础化学、生物医学和多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条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项目上报设备采购计划1232台,约1700万元。现一标到货718台件、813万元,已全部验收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这些仪器设备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在项目设备执行过程中,按照项目要求,确定了执行职能机构,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制定工作程序,在立项、审核、论证、接货、验收、使用等方面做到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精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等)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人,认真组织实施,做到经常化,成为每个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同时,建立仪器管理小组,对仪器的购入、验收、维护、保养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管理。建立仪器维修小组,使中心的仪器小修在中心,日常保养规范化。确保项目的实施。 促进设备管理等工作。  
        按照世行贷款项目的要求和教育部对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的评估标准,加强自身管理建设,逐步完善运行与管理体系。2001年,两个中心的所有实验室全部顺利通过北京市组织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  
      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重点对项目中的基础化学和生物医学教学中心所属的148个自然房间、7020平方米的实验室进行了包括土建、设施、水电教学环境的改造与配套建设。为设备到货、验收、安置及安全使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实现了通过项目实施使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落在实处。  
      目前,我校几个项目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通过世行项目支持的规划和建设,已经进入了水平、质量和效益的新阶段。  
        
  三、 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学校图书资料的建设工作    
          
        加强图书与建设。根据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总体需要,在项目建设期间,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加大图书购置的力度;同时加强图书的管理,提高图书的使用率。  
        按照教育部外资贷款办公室重庆会议的要求,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从2001年开始启动"高等教育发展项目图书资料采购年度计划",2001年5 月,组织了基础化学、生物医学及多媒体教学中心的专业教师,开展了第一批招标采购工作,招标金额50400美元,通过了外资贷款办公室的审批,9月正式签定合同。目前此项目已完成采购金额31682.99美元,折合人民币262968.84元(其中221832.67元人民币已下拨到学校帐户上),采集了外文原版教学参考书、多媒体教学光盘、录音带、录象带等427册(盘),这些图书资料对我校的教学工作,尤其对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英语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最新的和最好的参考书。  
        此项目的第二批招标申请(9600美元)也通过了教育部外资贷款办公室的审批,计划第二批招标工作采集中文生物、医学参考书,补充馆藏复本不足,满足本科生参考用书。  
        
  四、 各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一)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1、中心建设概况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隶属于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更新教育思想与观念,设立新的实验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的、水平高、规模大、结构合理、仪器设备先进、受益面宽,具有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性教学实验基地。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涵盖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和化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利用世行贷款额度550多万元人民币,学校投入配套资金300多万元,于2001年完成了实验室的土建及实施改造等基本建设并开始承担实验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1520m2,其中学生实验室13个,约1000m2,仪器室5个、天平室6个,共320 m2,准备室4个约200 m2,分为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实验室(二)、化学实验室(三)、化学实验室(四)、及综合训练实验室共六类实验室组成。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独立系级建制,隶属于药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现有人员15名,包括由学校任命的主任1名,由药学院任命的副主任2名,专职技术人员12名;15人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副主任技师1人,技师9人,技士2人。与该中心业务相关的教研室4个,骨干教师4人。2001年参加指导实验的教师和研究生3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1人,助教授5人。硕、博研究生13人。  
        中心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约900多万元,其中世行贷款一期仪器设备已到位,全部投入使用。二期仪器设备正在购置之中。中心已完成了原来分散在各教研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的剥离工作,所有本科生教学仪器由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  
        建立了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是中心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到目前,中心基本建全了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规范化的管理。不断地加强教学信息资料的计算机管理。  
    2、中心建设及教学改革进展的基本情况  
        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是在原分散在各教研室的基础化学教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牢牢地把握住实验教学改革这一主题,并将这一主题融入实验中心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上。实验课教学要为适应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人才培养需要,从加强基础,增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模式入手,与理论课教学共同组成新的教学体系。  
    1) 深化实验课程和内容的改革,强化创新思维教学。  
        重视实验课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药学院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在国内同行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为此,中心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制订了下列原则: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的结构进行改革,更新教学思想,加强对学生现代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不再依附于理论课而单独设课,打破原来按照单一学科设置实验,改为从培养医药人才总体目标需要出发,建立面向全校医、药两大专业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三个层次组织教学,三个层次所占的比例分别约为50%、30%和20%。在实验内容选择上既考虑了现有的条件和基础,又考虑了改革和前瞻性。具体体现在下列三点上:第一:优化验证实验内容: 实验课程单独立课, 可避免基础训练的重复, 集中按实验课程训练程序安排训练环节,使实验课时安排合理化。 将定量分析和无机实验内容组合, 通过优选基础验证实验内容, 保证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第二:体现医药院校训练特点: 集中基础训练在实验内容上充分体现化学和生物学的结合,体现化学向药物学的延伸。 让学生学习到如何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如何向药物延伸, 如阿思匹林合成和结构分析; 核酸的分离和组成鉴定等。 同时也注意加强化学与生物学的联系, 除训练学生从分子水平上考虑和研究生物学中的一些问题外, 也训练学生从将生物学中的一些知识和方法用于化学反应(如酶催化等)。 这样一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医药院校化学的特点,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物医学的重要联系。第三: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在实验内容上选择了突出了绿色化学的内容,首先将过去一些常量操作的实验改为半微量及微量操作。 这一改变不但减少了一些药品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某些实验的成本,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精确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中不使用剧毒及危险药品和试剂,使实验环境更安全。第四:研究与教学紧密联系:药学院有着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这为我们将一些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创造了一个条件。 教学中心非常重视及时将某些前瞻性的实验内容引入到实验教学中, 每个专业骨干教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注意在实验组合和更新上与成熟的研究课题相联系, 这些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及时的学到一些新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上述实验项目和内容的改革,把实验教学提升到一个较高层次,强化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2)注意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医药学专业教育模式要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医药学人才的高要求,在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素质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主导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既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又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组织能力及创新能力,以适应参与新世纪医药科技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需要。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将某些综合性实验再分出层次,对大多数同学只要求完成到一个规定的阶段,对能力强的同学可继续延伸到更高的一个阶段。这样安排同一个实验既保证了大多数同学能够达到实验训练的目的和要求,又给实验能力强的同学留有继续深入学习的空间。  
    3)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剥离,并建立合理的联系  
        长期以来实验课一直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品,绝大多数实验内容为验证某些理论知识而设计,也可以说是验证有余,更新不足,缺少新意,忽略了实验教学自身应有的内在联系与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而导致实验课质量不高,对学生能力训练的比重不足,整体上削弱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教学实验中心的成立使实验课完全与理论课脱离变成了现实,实现了实验内容整体的优化组合,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组合等。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理论培养能力的课堂。  
    4)开辟第二课堂,推动理论课的改革  
        理论知识是实验的基础,实验课又是推动理论课更新的动力。利用开放的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可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同时更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一个较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的场所。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去验证一定的设想,从而为创造发展播下种子。基于上述想法,中心开放了一个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室。训练跨度从化学结构鉴定, 药物与DNA作用的各个环节, 包括相互作用的化学鉴定, 光谱鉴定, 对DNA影响, 如DNA交联, 构象及及键合等内容, 在化学层次, 细胞层次展开。几十个学生,包括一些已经取得过其它专业学士学位再学医学的留学生,可以利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从事化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开放性的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受到了同学的一致好评。  
    3、教学环境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自1999年7月~2001年2月,学校投入了配套资金300多万元,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室、仪器室及辅助教学用房约2100m2,进行了重新设计及装修。在实验室的改建过程中,我们既注意到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实验环境,又考虑到为完成绿色化学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加强了通风和照明设施,使实验过程和实验室更安全。每个实验室都装有烟雾报警设施,并有齐全的灭火器材。实验室有防火、防暴、防盗等措施。  
        中心建有较完善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院和中心定期检查,初步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仅就大型精密仪器为例,完好率为100%,每年开机时间平均为450~500小时。  
      中心建立了新的实验教学经费使用管理机制,实验教学经费,由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杜绝了以前实验经费使用不规范的弊病。  
    4、中心效益指标  
        教学实验中心组织并完成了实验内容的整合,实验讲义,实验教学大纲及教学讲义的编写工作。中心每年面向医学部各专业的学生开设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等七门实验课,可开出实验项目130多个。在实验准备人员由原来13人减为9人的情况下,中心每年接待本专科学生1100多人。每学年完成的教学任务都在20多万人时数。中心的成立,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共享,人员的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心建立了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经费的使用制度等;基本实现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常规仪器实现了每个学生一台(套)。达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化培养。同时每年还有部分本科、研究生在综合训练实验室进行毕业论文训练,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实验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及各项管理工作的同时,利用中心的现有条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自2000年以来,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5、973立项、北京市、国家部委及横向课题11项,获研究经费60多万元,发表学术及教学论文21篇。中心参与"大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2001年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国家二等奖。2001年中心又主持或参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中的两个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中心专职技术人员在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对某些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和改进。数项成果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项加热设备改进的成果已被厂家所采用,并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  
      近两年多来,中心已为全国兄弟医药院校培训了8名教师和技术人员。2001年中心接待了10多个兄弟院校的各种层次的参观交流人员60多人,发挥了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1、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概况  
        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由机能综合实验室(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实验室),形态综合实验室(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教学实验室),病原与免疫综合实验室(包括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教学实验室),细胞生物与遗传综合实验室(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教学实验室),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室(包括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共五个综合实验室构成。中心的建设囊括12门基础医学的主要实验课程,每年人学时数为424,416万(本专科教育308,512,成人教育115,904)。  
        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独立系级建制,隶属于基础医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现有工作人员47人,包括学校聘任的主任1名,基础医学院聘任的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3名,中心聘任的综合实验室主任2名、办公室主任1名,中心招聘的专职工作人员39名。在工作人员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副主任技师4人、讲师1人、主管技师23人、技师6人、技士4人、工人2人。博士毕业1人,硕士毕业5人,本科毕业7 人,大专毕业22人。  
         
    2、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建设  
        中心自组建以来,以世行贷款为契机,按照"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教学"的实验室建设目标,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对分散在生理楼、生化楼、解剖楼、细胞楼和病理楼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基础建设改造,并且尽可能地使相关综合实验室相对集中,使原来设备、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的实验室成为设施先进,环境整洁的现代化实验室。学校为此投入配套资金约1千多万。目前,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土建改造已基本完成。  
        中心总面积5292m2(机能940m2 、形态2470m2 、病原与免疫802m2 、细胞生物与遗传 560m2 、 生化与分子生物520m2)。中心仪器设备固定资产866万元,其中世行贷款一期仪器设备已到位,共290多万元,已全部投入使用。中心已完成原来分散在各教研室的教学仪器设备的剥离工作,所有本科生教学仪器由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  
         
    3、实验教学改革进展  
        中心按照我校关于实现实验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教学改革总要求,对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  
        实验课程改革涉及基础医学教育的全部主要课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搞好实验课程改革,我们在广泛吸取各学科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医学院校实验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跟踪医学前沿学科新的发展方向,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进行了系统改革。  
        我们对涉及医学基础教育的机能、形态、病原与免疫、细胞生物与遗传、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12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合并、重组和改革,打破了"单一课程"、 "单一实验室"的原有模式,使各类实验课程成为既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又具有实验课自身特点的独立课程。 实验课程项目的设计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三大部分。在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减少单纯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使实验教学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创新性和高效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我们首先在机能综合实验室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室进行了实验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改革的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以此规范和全面推动中心的实验课程改革工作。  
        机能综合实验室在2000年开设了 "正常血压调节和失血性休克"及"离体大鼠心脏灌流及缺血-再灌注损伤" 两个综合性实验。新的实验较好地体现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结合,突破了病理生理学科的界限,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相关内容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1年又增开了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血压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未知降压药作用机制的分析" 两个综合性实验。另外,该室还准备再开设两个综合性实验。其中,"中枢未知药物对呼吸、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已完成预实验,今年9月可开设;"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及治疗"已完成模型建立部分预实验,明年可开设。与此同时,机能综合实验室还试开了自主设计性实验方案,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自主选题,提出实验设计方案,通过答辩,已经选出9个方案,我们准备选出2个实验方案进行预试验。从实验教学效果看,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与此相配套的新的机能学实验教材正在加紧组织编写,用于新学期教学。其中的综合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占全部实验的50%。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室1997年在理科基的支持下,筹建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98年3月投入使用,由于经费有限,只建立一个标准的实验室,接受基础医学专业30名学生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在世行贷款的支持下,又建立了3个标准的实验室,每年可接纳不同专业的1000余名学生参加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目前该室已经使用新的实验教材,并开设了"蛋白质的分离、提取与鉴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三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新的实验,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应用,提高综合实验能力。该室准备在近两年内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大幅度调整,使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之比基本达到1:1,对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将增加综合性实验比例,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  
        由于形态综合实验室、病原与免疫综合实验室和细胞生物与遗传综合实验室去年7月才开始实验室的改造建设,订购的仪器设备还未全部到位。目前只完成实验课程项目、内容的设计工作。  
        病原与免疫综合实验室将建立以感染和抗感染为切入点,以细菌、病毒、血吸虫感染为代表,证明机体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综合性实验。1. 细菌学综合性实验:分别以肠道、呼吸道及化脓菌为代表,进行细菌标本的采集、培养、分离和鉴定;2. 以细菌为例,阐明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3.体液免疫功能的综合性实验:通过血吸虫感染家兔,收集免疫动物血清,进行抗体的制备、纯化和鉴定(如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试验);4.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例,系统地阐述机体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实验室检查的材料和方法,结合实验介绍较先进的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标记技术,病毒基因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此实验需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和相应的配套防护措施)。细菌学综合性实验正在开设之中;其它综合性实验,新学期进行实验准备和预实验,争取2003年小范围试点,逐步全面开展综合性实验。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科研室参加课题研究,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形态综合实验室实验课程改革将引进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实习课和理论课的结合,逐渐实现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正常形态、病理形态相结合的形态教学模式,并使学生能够运用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原位PCR等技术进入自主设计性实验的研究领域。2003年进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形态实验教学改革试点及教材建设。  
      细胞生物与遗传综合实验室为了适应长学制教学的要求,增加本科生细胞功能实验,包括细胞的原代、传代培养和冷冻与复苏;细胞器的逐级分离和亚细胞结构的观察。并以课外科研小组的方式开设细胞生命活动研究和遗传病分子诊断的综合性实验。同时,开设关于转基因技术和干细胞分离、分化研究的自主设计性实验。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我校于2001年投资100万元,启动了"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包括45个子课题),支持学生早期进入研究室参加课余科研活动与实践,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型科学思维训练,探索一条高水平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途径。96-2000级各专业有98名学生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目前他们已完成论文7篇(其中包括Neuroscience Letter 1篇,Neuroreport 1篇)、综述9篇。此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早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深受同学们欢迎。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手段一直是中心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 已研制10张多媒体光盘。其中,获国家教委一等奖和国家教委二等奖各1项。我们还组织了青年教师电子教案竞赛、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的招标、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班。  
        实验教学改革带动着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被评为2001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4、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  
        按照学校定编、定岗、定人员、定制度、定管理的要求,中心正在逐步完成各项工作。按照"一流环境、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教学"的实验室建设目标,中心的人员已全部到位,各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实。  
        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一批招标设备已全部到位;设备的验收、入帐已全部完成,日常的维护和管理由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机能综合实验室利用世行贷款购置的计算机多导生理记录仪、血气分析仪、电磁血流量计等设备,已开设了2项水平较高的实验。并已完成2项预实验。学生利用数码相机可以将离体实验中老师示范操作的关键环节拍摄下来,通过计算机直接观察手术细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的成功率。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室在SDS-PAGE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中,用新购进的干胶仪可较好地分析和保存实验结果。另外,凝胶层析柜、细胞超声破碎仪、杂交箱、细胞培养箱等也逐步应用于实验教学。总之,应用购置的新设备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综合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中心
         
      利用已到位的贷款设备和配套资金,改善了外语教学环境,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该中心新增加多媒体教室3间,计算机终端96台。在外语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积极探索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新途径的尝试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外语教学既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适应大学外语教学在新时代的新要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根据近两年教改的科研成果及经验,学校开始大范围推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模式是:学生使用学校精心挑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上机学习,配以教师定期辅导和测试。其优点为:可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可自己上机,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另外,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可使学生采取人机对话式的学习,并可立即得到有关练习答案的反馈信息,从而使课程的设置和进度自动调节到与该学生语言程度最为合适的档次。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另一大优势是:在当前国内各高校都在扩招,学生人数猛增,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它可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除教学外,还可从事科研教改,并把科研成果再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我们已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规模扩大到了16个班,学生约650人。在教师的努力下,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并受到学生好评。  
      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中心的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室在课余时间也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网上的课件及其他英语学习资料,也可直接上网浏览所需的英语及专业学习资料。  
    多媒体教学中心向全校开放,可共享其先进的计算机资源,以实现对其最优化的使用。在教学、教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 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确保世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计划的实施和落实   
          
      为了加强教学队伍的建设,学校制定了多种政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鼓励教学人员学习提高。学校成立了继续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和考核各级各类人员的学习、进修和培训。目前已组织40余次培训,全校各级各类人员450人参加。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了教学、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  
      1、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在教授指导下参加教学和科研的实践,赴国外学习和进修,在国内学术机构学习进修,继续攻读学位或在职申请学位,这些学习和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2、各级有关行政和教学管理人员除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统一培训,学校通过集中组织培训班学习、参观考察、交流、调研等形式。除此外学校在项目执行期间每年均组织专任教师的培训班,内容以教育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改革情况交流为主。同时加大了教师学历提高、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的力度。  
      3、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参加人员以教学实验中心技术人员为主,内容主要为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理论和实验方法交流;改革成果的推广等。  
      4、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有学校和所属各单位的图书管理人员参加,以外出考察为主,内容主要是现代化图书管理办法的学习。通过认真组织和选派已有近20人次培训,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机能和现代化管理的能力,为数字化图书馆打下了一定专业基础,对图书馆的工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 协作活动计划的实施和效果    
          
    按照项目计划和进展的要求,我校和内蒙古医学院开展几方面的协作活动:  
      1、组织项目管理研讨班学习:由我校贷款管理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北医和内蒙医学院有关人员参加,重点学习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现代化改革、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项目的设计环境、项目目标及范围、项目内容、项目执行安排、项目执行计划、项目管理、项目的监督和评价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大家了解了本项目的概貌、背景及要求,对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2、组织由两校贷款办主要领导及有关部处人员参加,研究和落实有关协作活动的内容和具体安排。按照项目计划的要求已开始逐步落实和实施。  
      3、教学改革的研讨班:有两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研究教学改革和推广教学成果。  
      4、教学改革的观摩和进修:内蒙古医学院每年选派10余名基础课程的教师到我校观摩教学改革课程的教学过程。  
      5、教师进修:内蒙古医学院今年选派3名基础课程的教师到我校进修学习。  
      6、骨干教师授课: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内蒙医学院进行示范授课,同时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  
      7、为了进一步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学改革,我们同内蒙医学院合作进行"世行贷款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  
      8、为了加强内蒙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发展,我校与内蒙古医学院签定有关学位点的建设以及研究生导师的聘任等协议。  
      9、组织内蒙古医学院参与医学本科教材的编写工作。  
      10、我校以项目配套资金投入和设备划拨的形式,已经投入价值80万元的设备与内蒙医学院共同建成的"内蒙古医学院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已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中心是内蒙古地区目前最好的实验教学中心。   
        
  七、参与中央组织的技术援助活动情况     
          
    1、积极参加教育部贷款办组织的各种培训和研讨班的学习,认真领会上级会议精神,并组织学校人员学习,做好贯彻、落实和宣传工作,以此指导和推动项目实施过程。  
    2、组织参加"世行贷款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  
        
  八、 世行贷款支付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在此项目中,我校得到200万美元世行贷款,按1:0.5的比例配备配套资金,五年内总需配套资金人民币800万元。学校遵照对本项目的承诺,按照上报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计划,每年落实配套资金160万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学校落实配套资金999万元人民币用于本项目的建设。另外,与本项目相关的建设投入也已经近500万元。  
      2001年度项目支出11679734元,其中:国内配套资金支出6077444元人民币,世行贷款支出676883美圆。  
      已顺利通过2001年度教育部组织的项目审计工作。  
        
  九、项目效益指标进展情况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力的推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使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验条件明显改善,数千名学生直接受益,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将起到推动作用,效益和成果十分明显。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各项效益指标基本实现,详见附表。           
         
  十、项目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改进措施   
          
      近年来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伴随着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1、各教学实验中心作为一个新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学机构,如何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保证其教学的正常运行,是目前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2、骨干教师是实验教学的骨干力量,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鼓励教师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教学课程改革及实验教学中去,是摆在我们面前并希望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  
      3、明确实验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实验教学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完成实验课程的整合设计,形成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是今后实验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4、实验教学中心如何在确保本专科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作用,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十一、项目执行内容及资金安排需要调整的建议    
          
    根据我校项目执行的情况,项目内容和资金安排不需要大范围调整。目前情况是教学基本设备购置资金仍显不足。

    Copyright © 2006 - 2009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