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学生教育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学工动态
队伍建设
办事指南
下载专区
其他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教育» 学工动态
漫谈求学与行医——李海潮教授作客“北医微课堂”第三讲
发布时间:2015-10-14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漫谈求学与行医

——李海潮教授作客“北医微课堂”第三讲

“与智者对话,与长者谈心”,2015108日晚,“北医微课堂”第三讲顺利开课。主讲嘉宾北大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副主任、呼吸研究室主任李海潮教授与同学们围坐畅谈,讲述自己求学、行医与从教之路上的种种经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倾听解答大家的困惑,在场的同学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你们的大师兄。”微课堂一开始,面对主持人对自己“大师”的称呼,李海潮教授便这样风趣地说道。距离在欢笑声中悄然拉近,潮院开始讲述自己在北医的求学经历。

海潮老师坦言最初自己并不想当医生,大一的时候也曾因为解剖知识没学好,让作为医生的父亲很失望。但他很快调整了心态、吸取了教训,每年假期都带着课本回家再认真学习一遍,成绩终于好转。医院见习阶段,潮大师兄更是刻苦,不放过每一个学习机会,还与同学自发组织学习小组。优良的学风让每位同学受益良多,连当时的老师都感叹这批医学生扎实的基础。也正是这样的刻苦和付出,为海潮教授日后的斐然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谈及自己在研究生阶段遇到的挫折——在去自己向往的肾内科面试时几次被拒、转而被推荐去了呼吸内科时,海潮师兄借当年肾内科著名教授王海燕先生的话谆谆告诫同学们:“没有什么兴趣不兴趣,做的多了自然就有兴趣了。”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下,海潮师兄全身心投入到呼吸内科的学习中。在大内科轮转的时候,他每个月都会研读所有的内科期刊,并认真做了十多本笔记。有心人天不负,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勤学苦练,收获的不仅仅是北医转博考试的第一名,还有受用终身的理论基础。

潮师兄在教书育人方面同样颇有心得。经历了第一次讲大课时的效果不佳,第二年他认真钻研,创新性地将影像学的内容引入了大课,取得了A-的好成绩。海潮老师2001年被任命为北大医院内科教学主任,在担任这项工作的十年中,他带领教学团队首创了见习、实习面试病历库,将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又通过积极学习欧美医学教育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尤其是PBL教学的开创,让北大医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引领国内医学教育的旗舰。听到此处,同学们纷纷鼓掌,对潮院为师的累累硕果感到由衷敬佩。

伴随着阵阵笑语,课堂气氛越来越轻松愉悦。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向“潮大师兄”提出自己求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困惑。面对大家渴求的目光,海潮老师一一细心解答。对于研究生同学提出的问题,他告诫北大的医学生一定要全面发展,钻研医术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和人打交道;劝告对二级学科不满意的同学要调整心态、培养兴趣、尽快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对于打算出国交流的同学,海潮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观察海外世界可谓“仰望星空”,而体察国内现状则是“脚踏实地”,最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而面对尚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同学们,海潮老师则建议他们以培养能力为根本,注重细节,拒绝平庸,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北医的学生必须有使命感”,潮院如此说,学生有所悟。当提到死亡这一话题,他告诉大家,要逐渐做到“内心很敏感但很强大”,让内心的无力感消失,帮助病人做出最有利的决策。问题越来越平易细致,解答也愈发温柔深刻。谆谆教诲让同学们频频点头、眉头舒展,每个人都投入到这热烈沟通的愉快氛围中来。

“追求生命的厚度,追求学术的高度。”微课堂最后,李海潮教授给大家留下这样一句话作为寄语。面对课后蜂拥围上来的同学,他依旧笑着回应大家的每一项要求。短短的课堂虽然结束,但对于所有参与的同学来说,“潮大师兄”关怀的笑容和课堂上那些亲切的教诲一定会烙印在每个人的医学生涯里,激励他们前进、带给他们指引、送给他们祝福。

 

    “北医微课堂”第三讲圆满落幕,但微课堂的故事仍在继续。在这里,讲述身边故事,触摸大师温度;在这里,不需要家国天下的宏观主义,就最接地气的话题,讲最真实妥帖的道理。虽小而深,因微而精,带你从生活的小走向生命之大。北医微课堂,我们等你。

 

(医学部教育处 学工部)

    Copyright © 2006 - 2009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