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推荐新闻
“临床案例教学原理与实践”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0-31

摘要:

   10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岩教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临床案例教学原理与实践-PBL与CBL”的工作坊。活动内容丰富、讨论热烈,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工作坊伊始,李老师请学员思考临床医学教育的本质和深刻意义。面对爆炸式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学生需求,如何教会医学生临床思路,帮助他们形成临床思维逻辑,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中心”,而无论是PBL(基于问题的学习)还是CBL(基于案例的学习),都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学习策略。

接着,李老师深入剖析了PBLCBL两种学习法。引导学员通过讨论,深刻理解两种学习法的区别和应用场景。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法,李老师总结了它的学习程序,并重点讲述了如何设计PBL的问题。CBL作为一种基于案例的学习法,是通过使用真实临床病例,使学生为临床实践做好准备。临床中每个诊疗环节都包含临床信息,完整的临床证据链是揭示诊疗过程的依据,因而CBL学习法更适用于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李老师通过讲述临床CBL基本框架,让学员领悟到如何通过CBL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路。

之后,李老师通过横向对比PBLCBL两种教学法,引导学员积极讨论、深入思考PBLCBL的主要区别:二者思维训练模式不同,PBL是以问题导向的发散性思维,CBL是以结果导向的逻辑推理。在二者的区别中,突出强调了PBLCBL案例的不同:PBL的案例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写,CBL的案例是完全真实客观的案例。此外,李老师还从学习目的、学习者角色、教师角色等不同维度对比了PBLCBL教学的区别。

李老师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CBL遵循的教学理念、选择的临床案例、设计的关键问题、探究研讨和学习过程、学习目标和路径指南的设定,老师在CBL中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而CBL的结果是基于完整临床证据链,对诊疗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李老师还介绍了如何应对CBL难点的方法,例如:引到学习者制定分段式学习目标、制定课程引导预案(路书)等。以“心肌缺血、心绞痛”的互动提问为例,帮助大家清楚地了解如何设计CBL的问题和构建高水平的提问技巧;面对佛系学员,该如何促进他们思考和鼓励积极参与。

李老师通过相关的文献研究结果,展示了CBL能有效培养批判性思维并深化学习,鼓励学员将CBL学习法融入临床带教和学习内容总结中,帮助医学生从学生角色逐步过渡到临床医生,教会他们像医生一样思考,为成年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意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