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21
为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提高医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推动教师结合课程实际开展医学教学改革探索,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25 年5 月14 日在逸夫楼507 举办了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首次专题沙龙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师的交流研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对策。本次活动邀请了两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分享人,分别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初明老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魏路华老师,并邀请基础医学院彭宜红教授和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佟萌副主任做特邀嘉宾,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蔡景一主持了本次活动。
初明老师以"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AI-based education, AIBE)"为主题,分享了AI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建设了具有北京大学教学特色、示范作用广泛的医学免疫学智慧课程,构建了包含1000多个知识点的智慧课程体系,通过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和问题图谱实现教学全流程的智能化。医学免疫学智慧课程具备个性化学习推荐、24小时智能答疑和动态学习分析等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资源更新滞后、跨学科融合不足等痛点,探索基于AI的教学、基于AI的学习、基于AI的研究和基于AI的管理范式,以推进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
魏路华老师在分享中介绍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在神经病学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他指出,神经病学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时间短、难度大,而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有望改善这一现状。然而,大语言模型虽具潜力,但存在稳定性不足、垂直领域深度不够以及AI幻觉等问题。为此,他提出结合大语言模型与动态不确定因果图模型,构建从临床采集到病例分析再到深度反馈的教学闭环,以提升教学效果。目前项目处于需求分析与资源整合阶段,后续将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与会嘉宾彭宜红老师肯定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强调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赋能作用,同时提醒需关注技术应用的边界和伦理问题。佟萌老师则从教发中心的角度出发,指出通过本次活动挖掘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多种应用场景,并期待未来能培养出更多相关领域的优秀教师,推动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中,与会教师积极提问并与分享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积极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人工智能的经验与体会,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中。同时,教师们也关注到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挑战,如学生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学术诚信问题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应保持批判性思维,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
未来,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组织该沙龙活动,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加入,共同研讨,分享智慧,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育处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