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贾立群先进事迹报告会顺利举行
【报告会背景】“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活动是北京市卫生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激励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经过自下而上的严格评比,被群众誉为B超“神探”的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贾立群等10名优秀医务工作者,被评为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贾立群同志是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从医36年来,他始终坚守在门诊第一线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的医技医德医风深受患儿家长和业界同行的信任和敬重,被人们亲切地誉为“贾立群牌B超”。近年来,贾立群的先进事迹,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引起了积极反响和强烈共鸣。他也先后荣获了“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首都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2013年9月3日上午,“第四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贾立群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逸夫楼209报告厅举行。报告会前,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李文胜、顾芸接见了报告团成员。医学部2013级全体新生用心聆听了一位普通医生在平凡岗位上的感人故事。报告会由医学部学工部常务副部长、教育处副处长李红主持。

由北京市卫生局党委、首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组建的贾立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领队是北京市卫生局调研员、党群处副处长彭英姿,成员有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沈颖、超声科主治医师王佳梅、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宏程、《人民日报》报业集团《健康时报》记者余易安,以及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主任贾立群本人。
报告会从一个反映贾立群医生日常生活的短片切入。为了病人几十年没吃过午饭、为了拒绝病人礼物将白大衣口袋缝起来、为了孩子及时接受检查24小时随叫随到医院、为了患儿的利益从未陪伴过爱人出游哪怕是京郊……一个个鲜活的镜头,一句句朴实的画外音,让现场鸦雀无声,只有专注的眼神和轻轻的哽咽。
短片之后,报告团五位成员,依次以“品牌”、“幸福”、“责任”、“亲人”、和“梦想”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大家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与贾立群医生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体现了以贾立群医生为代表的首都健康卫士忘我工作、服务为民的形象,生动刻画了一名普通的B超医生,为实现“不让一个孩子误诊漏诊”的梦想,36年来共接诊30多万名患儿,确诊7万多例疑难病例,挽救2000多个急重症患儿生命的惊人力量。
五个报告从不同侧面,让在座所有同学认识了这位打破医学界唯高档仪器提高确诊率定律的B超神探,这位为谢绝红包把白大褂口袋缝上的缝兜大夫,这位为了减少让孩子做B超的等待长期不吃午饭的恒转陀螺医生。他们抑扬顿挫的分享、声情并茂的演绎,深深的打动了现场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专业的新同学们,不断爆出热烈的掌声,眼眶中还隐约噙着泪花,这是为前辈们辛苦付出、一心为患者的感动,这是对每一名在自己岗位默默付出的医务工作者的赞许,更是对自己选择从医之路的执着与坚定。
医务工作者是高考时录取分数最高,学制最长的那一批人;是考研、读博、进修、不断在学习的道路上攀岩的那一批人;是不断要去解决病人痛苦而无暇顾及自己的那一批人;是不能按时吃饭、喝水、休息的那一批人。贾立群医生是千千万优秀医务工作者中沧海一粟,是浩瀚星海中默默发光的一颗小星。贾立群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医学生更懂这份高尚的职业,让更多的人理解医生。一名新入学的新生如是说“听了这场报告会,我更加坚定了高考的志愿与从医的选择,无论前有艰难险阻……为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为了患者充满期待与信任的眼神,我要和贾立群医生一起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误诊漏诊’的梦想,踏实工作,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医学部教育处 学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