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名师名教
全部
国家
北京市
   
 当前位置: 首页» 旧版网站» 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 名师名教» 北京市
刘玉村
发布时间:2015-04-0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一、个人简历

刘玉村,男,49岁,196006月出生,天津人,19838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并分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任住院医师。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8月至19888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攻读临床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位外科临床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19889月至199010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任主治医师。199010月至199212月国家教委公派赴丹麦国家医院进修,从事肝脏移植及胃肠外科的临床工作和实验研究。199212月起,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任副主医师,副教授。1999年晋升正高级职称,从事关于胃肠肿瘤的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19991月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兼普通外科副主任。200211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20066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

刘玉村教授曾获1995年首届北京市高校讲课比赛一等奖、2004年北京市和北京大学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全国十大教育英才奖等殊荣。先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医学专业和医学教育论文数十篇,参与主编、撰写、翻译医学教材近十部。现在还担任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医师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副主编、《外科手术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感染与危重病学组副组长等职务。

二、名师心得

自己大学毕业,投身工作的第一天,突然间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换。从跟在别人身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工作,到自己身后跟着一位实习学生,无所适从,深感不安。

仓促上阵,学着教师的样子,开始了教师(医师)生涯。好在自己头脑清醒并得益于北医五年的培养,深知教学相长的道理。投身其中勤奋学习,认真带教,演练技巧。十年磨剑,终成同龄人中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多次获奖。

党的培养,领导的扶持,自己成为一名医院医学教育的管理者。引进理念,学习经验,尝试改革。在医院层面建立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成长,提高教师教学意识的措施。自己也感欣慰

北大医学部主管教学教育的四年,是自己提高最快视野开阔更宽的四年。与国内高层领导的接触,聆听大师的教诲,海外先进经验的启发,使自己受益无穷。这四年,自己在上级的领导下,潜心推动教学改革,抓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传授讲课的技巧,提高授课水平。迎接好上级对学校各项评估检查。推动国内医学教育模式的研讨。有不足但更多的是收获。

回顾24年的从教历程,自己享有了同龄人少有的历史机遇,得到了同龄人少有的关爱。自己成长了,成才了。到了自己回报母校、回报恩师、回报学生的时候了,愿为医学教育事业奉献所有。

三、名师寄语

青年医师和医学生朋友们,我有些话与你们共勉。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如何做人。会做人并拥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对家庭负责的任何对社会有用的人。对青年医师和医学生的要求应高于其它职业,因为你们工作的直接对象是社会的个体和人群,他们既有共性而又各不相同,需要你们极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去了解判断他们的病痛所在,运用你们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消除病魔,挽救生命,还他们以健康。不管当前医患关系有多紧张,都别忘记你们职业的崇高。你们每天的成就都是可测量的,因为病人的康复是参照系。你们的事业是永恒的。和谐的医患关系靠的不是别人,主要依靠的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医生。

四、名师名言

教师篇

肯为教学工作的人是教师

愿为教学抛洒汗水的人是好教师

能为教学付出心血的人是优秀教师

教师是职业名称

老师则是体现着学生对您敬仰的尊称

能把学生看作是教师的人会成为优秀教师

永远把别人看作是学习榜样并有悟性的人会成为大师

把深奥道理浅显化的是大师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是蠢才

讲课篇

讲台即舞台 教师即演员 用心去读 用心去教

教学环节代表的是逻辑

教学细节体现的是技巧

教与学是孪生兄弟

多年后还能被学生记住的一堂课是好课

多年后还能被学生回忆起课堂内容的一定是精彩的课

讲给别人听的是课

讲给自己听的是天书

育人篇

感动别人之前先感动自己

教书育人的过程也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自己感悟的道理容易被别人接受

五、名师事迹介绍

刘玉村教授1983年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在第一附属医院(北大医院)普通外科工作并攻读外科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外科临床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从毕业至今,在他24年的从教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为临床医学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于2007年获得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殊荣,对此称号,他是当之无愧。

1.临床医学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和磨练(临床医生和临床医学教师)

从他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就认识到在临床教学医院工作同时是医师也是教师,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将带实习学生作为自己学习、磨练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作。他边刻苦向老教师学习,边指导学生。虚心好学是他进步的关键因素,认真带教是他成长的推动力。学生们争先选择他作为带教老师。

脱产带教期间,他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时间带领见习学生进行临床医学实践。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上班还是下班,遇有急诊病人,他会到教室或学生宿舍把学生集合起来去看病人、看手术、体会医疗过程,全程陪同学生观摩、答疑、解惑,使学生受益匪浅。

他刻苦学习讲课的技巧,学习老教师的讲课经验,潜心钻研,多次磨练,使他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北大医院最年轻的讲授大课的教师。在1997年北京市教委对教学医院的评估中,评委们对他的讲课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他代表北京医科大学参加北京市高校讲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学生们都被他准确的知识传授、详实的逻辑分析、丰富的临床经验、风趣引人的授课风格和魅力所折服,他被学生自发评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

2.临床教学的探索与改革(北大医院教学副院长)

1999年,刘玉村教授被任命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他是从一名普通外科医师直接提拔为院级领导的第一人,是北大医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

1)他受北京医科大学的委派,带领八人小组,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临床医学教育考察。回国后他积极探索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做了四项很有影响的工作。

①实施国际医学教育前沿的教学方法。他率先在北大医院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病科取消大班授课,试行小组讨论、密切接触临床的PBL教学方式,取得成功,获得了临床医学教育校级和市级成果奖。自此,他提出的“临床教师组带教”的改革方案一直在北大医院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病科的临床教学中实施。

②关注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他创新性设计和实施了学生进入临床课学习阶段前的“授白大衣仪式”,在神圣庄严的气氛下,由各级领导、名医名师亲自为学生穿上圣洁的白大衣。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学生们第一次穿上白大衣,以医生的身份,右手放在左胸前,庄严宣誓医师誓言,对学生起到了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刘玉村教授每年都参加“授白大衣仪式”并做题为“献身医学 追求卓越”的讲话。十年来,“授白大衣仪式”已成为北大医院品牌,并被其它学校借鉴,作为“准医师”的标志性仪式。

③改革临床医学考试模式。配合现代医学教育趋势,他提出并实施了“以问题为中心的面试”方式,在考核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在北大医院医学生见习、实习等各阶段考核中普遍应用。他倡导并实施了用计算机进行的无纸化理论考试,考试过程准确快捷,并能进行初步的试卷分析,因此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④重视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尤其是授课水平的提高。听过他讲课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刘玉村教授讲课引人入胜,内容讲解清晰,有深度又不乏广度,特别善于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他深知教与学是孪生兄弟,坚信讲台即舞台,教师即演员。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细节,潜心钻研教学方法和授课技巧,用心去读,用心去教,一丝不苟。既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又引导和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他的讲课,经历过多年时间还能被学生记忆犹新。做为教学院长,他不仅要求自己授课水平不断提高,更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临床教师团队,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努力,因此,以他为首的北大医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教学团队”获得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

多年来,全国许多医学院邀请刘玉村教授进行有关医学教育的演讲,内容涉猎广泛,从医学教育理念、模式到讲课技能、教学方法无所不包,“医学教育改革”、“临床医学教育在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查房技巧”、“如何讲好一堂课”等等均是刘玉村教授演讲的题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卫生部属北京医院、北京口腔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兰州医学院、内蒙医学院、锦州医学院、白求恩医学院、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乃至北京四中等众多院/校的讲坛都留下了刘玉村教授的身影和风采。

2)重视实践教学和床边教学查房。多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刘玉村教授一直坚持为实习学生进行床旁教学查房。在查房中他善于将医学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从病史收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断及治疗处理等,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既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将医学人文教育贯彻于实践教学和查房中,培养学生爱伤观念和沟通能力,受到患者、家属和学生高度赞扬。

3)刘玉村教授为培养教学人才不遗余力。最突出的范例是2001年北京高校讲课比赛的第一名——现任外科教学主任的高嵩老师的成长凝聚了刘玉村教授的大量心血,从讲课的内容,到讲课的技巧,从着装到每一个肢体语言,他都帮助设计、具体指导,最终使高嵩老师取得了比赛的冠军。如今在刘玉村教授指导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教师已成为我院教学的骨干力量。

4)潜心推动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刘玉村教授在北大医院推动并实施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在见习中引入多学科参与的病例分析和讨论,注重“三基三严”,打破学科界限,压缩大课课时,增加实习教学,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早建立起临床思维。

5)针对当前医疗工作的严酷现实,见习同学在外科期间能够获得上台手术的机会不够充足。而外科治疗中手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为了解决这一现实矛盾,既保证不影响临床工作质量,又为见习同学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经过反复论证和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刘玉村教授非常支持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开设以组为单位的手术操作动物实习课程。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外科教研室的充沛教学资源和设备,又使见习同学解决了操作生疏,手术机会稀少的问题,同时,使见习同学在仅有的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的履行职责。因此,“见习阶段动物手术技能强化训练”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

6)非常重视毕业后继续教育。刘玉村教授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仍关心着研究生培养和进修医师的培养工作。他已经培养和正在培养研究生26名,其中博士9名,有的已经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着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此外,他还充分发挥北大医院的教学优势,坚持每年定期为进修医师授课,工作中传、帮、带,不断提高进修医师业务水平,并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

3.医学教育的拓展与突破(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2002刘玉村教授调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负责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教育,统筹管理本科生、研究生、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和成人夜大学,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几个“一”:

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推动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为广大医学教育同行所瞩目。

第一次提出和组织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实施构建了交流的平台。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开始于北京大学。刘玉村教授以敏锐的目光,着眼这一新型的培养模式的未来,适时提出、组织、召开了“首届中国八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峰会”,获得圆满成功,峰会的召开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高度重视,为我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蓬勃开展。目前,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已经成为中国医学教育的重要会议之一,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已经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医学教育盛会。

第一次成功组织迎接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评估(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多年的七年制医学教育的成果获得很高评价,26项考核内容全部获优。通过这项工作,反映出他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第一名的成绩中标了教育部的教学改革课题:“改良的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得到20万元的资助(2005年)。

第一次在医学部系统进行大规模的“医学教育课题研究”,20余个学院和临床医院的70余项医学教育课题研究获得100余万元的资助。在此基础上,目前已有多个学院和临床教学医院的课题获得各个级别的成果并发表大量教学文章,影响着国内医学教育,也使得医学教育人员特别是青年教师能以此为开端,继续生长着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医学教育研究。

第一次在医学部开设“医学导论”课程,为在基础医学阶段学习的学生介绍临床学科发展历史,对医学教育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医生职业精神的贯穿、学生充分的行医准备等有着很好的效果。他主讲的“医生基本素质”不用任何演示课件,两个学时的口头授课深深吸引着对临床还完全没有了解的学生,一个个生动的临床实例甚至是亲身经历,通过他引人入胜的讲解,将一个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如何解决“爱心与私心,责任与本能,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如何将医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发挥到极致讲解得淋漓尽致,讲课中不断获得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呼应。

第一次组织为北京大学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现代医学概论”课程,共设十余个题目,刘玉村教授亲自担任外科学发展概论的授课教师。“现代医学概论”开设的目的是要让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产生对生命科学的最高境界医学的兴趣,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北京大学学生开阔视野和拓宽思路。

第一次率先为8年制学生在北京大学校本部学习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完全打破以小组为单位在临床学习的形式,避免学生不能深入临床实践本质的弊病,采用“一对一”接触临床的方式,学生完全深入临床一线,切身体会临床医生、护士的具体工作,从临床工作方式、医疗流程、团队合作、医护配合、医患沟通、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给予学生以教育和启迪。

刘玉村教授在担任医学部副主任期间,深入研究了“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率先提出以传统授课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改良的PBL”教学法;领导了临床教学过程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突破了临床教学的瓶颈,为临床教学改革开辟了新的天地。目前这一改革正在医学部各院系广泛而深入开展。

在临床一线教学中,身居医学部副主任的刘玉村教授仍然承担我院外科教学,主讲休克和胃肠肿瘤,高超的讲课技巧和渊博的知识,使学生们既掌握了医学知识,更是同学们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他在北京大学为新入学医学生所讲的“大学第一课”,更是博古论今,从医学的发展史到如何做一名好医生,无所不及。在北大医院,几乎每次学生座谈会上,他总是被列在学生对大课授课优秀教师的反馈名单当中。

刘玉村教授多年来在坚持一线教学工作的同时始终不忘笔耕,为医学教育做着更多的贡献。他担任总主译和翻译委员会主任领导翻译出版《牛津医学系列丛书》,丛书涵盖医学的各个专业,实用性强,深受读者欢迎;主译了《医学教育-为实践制定课程》,为临床医学教师提供医学教育崭新的视野和课程体系设置的新思路;参加翻译了《克氏外科》、《希氏内科》以及《当代外科治疗问题》等一系列国外著名教科书;担任副主编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外科学》教材;担任主编编写了《北京大学临床技能手册》。

科研方面刘玉村教授也是成绩不凡,刘玉村教授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数项,担任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教育杂志》副主编、《中医师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以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感染与危重病学组副组长等职。

作为外科学教授、主医师,刘玉村教授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从医近30年来,作为医师,恩惠众多患者,祛除病魔,挽救生命;作为辛勤的教师、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26名研究生(其中博士17名)和数以千记的医学人才。如今他正以饱满的激情带领北大医院“国家级临床教学团队”的全体教师,本着国际前沿的教学理念,探索与时俱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润物无声地进行“临床医学特色专业建设”,把北大医院真正建成人才培养的沃土。

2006年下半年以来,刘玉村教授担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的职务。新的任务,新的考验,他需要关注解决的事太多了,他需要身体力行的事也太多了。但医学教育仍是他无法割舍的情结,对医学生仍倾注了一腔爱心,在教书育人方面仍满腔热情的投入他的心血和精力。他是愿为医学教育抛洒汗水的教师,愿为课堂付出心血的教师,愿为学子辛勤耕耘的教师……

六、所属专业领域、学校文字介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即北大医院),又名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我国自己建立的最早的国立医院——京师大学堂医科附属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务院和卫生部的干部保健基地。北大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级、部级及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泌尿外科、儿科、皮肤及性病科、肾脏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骨科、妇产科、眼科、病理科、核医学科 )、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3个,肾脏疾病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刘玉村教授所在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胃肠肿瘤专业组,主要从事胃肠道肿瘤的外科诊断、治疗,并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相关的科研探索。在胃癌根治性手术的规范化、T4期胃癌联合脏器切除、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标准化、局部进展期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复发直肠癌再次/多次手术处理、胃肠道间质瘤的规范切除、盆腔恶性间质肿瘤手术切除、后腹膜复杂肿瘤的多脏器联合切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数十年的临床积累和科学研究,临床上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常有外地患者在肿瘤晚期,辗转多处求医无门的情况下来到这里,最后得到再次手术治疗,获得生的希望。胃肠专业组在多年临床科研中不断总结,提出了一些全新治疗理念,如“胃癌的全系膜切除”,“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治疗晚期盆腔恶性肿瘤”等。除了临床诊治工作外,还积极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1996年建立大肠癌实验室,专门从事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基础科学研究。目前完成的胃癌、大肠癌相关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40余篇,获得北京市、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持多项。各方面的综合积累促使胃肠肿瘤专业组不断进步。

    Copyright © 2006 - 2009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