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医生是一种信仰
-记 “开讲啦,我的中国梦—奋斗青春最美丽之身边好医生”讲座
在五四运动95周年、北京大学成立116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同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发表了五四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为此,在北京大学团委的大力倡导下,医学部教育处预科管理办公室积极配合下,医学预科团组织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团委,开展“开讲啦,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之身边好医生、好学长、好同学”系列活动。2014年5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周福德医生应邀为2013级医学预科学生作了题为《一名医生对青春的回忆和感悟》专题讲座。此活动旨在通过借鉴青年喜爱的电视节目形式宣传优秀医生典型,树立鲜明导向,充分展示当代医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风貌,让同学们分享他们的青春故事和价值追求的同时,发挥群体示范效应,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履行责任,一心为善
在讲座中,周大夫提起了他在援疆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哈密一位35岁产妇产后出现无尿、昏迷、贫血及血小板锐减等症状,生命垂危,周大夫面对病人家属的泣求,两次奔赴哈密,长途奔波达1600多公里,并且,为了更好地挽救病人,周大夫亲自随救护车将病人转运至兵团医院,途中戈壁险滩,路途险阻,甚至路经数十公里的10级风区。然而周大夫不畏风险,一心考虑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案,最终创下了一个“病情最危险,康复最完好”的奇迹。
通过这个故事,周大夫让我们认识到,一个尽责的医生应当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患者及其家人将生命和健康托付给了医生,医生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和期盼。在实施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医生应当尽自己的全力使患者远离病痛,直到最后一刻都绝不放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绝不应只是空言,“把患者置于首位”——这应当成为每一位医学生的座右铭。
酒窝——善意和尊重
周大夫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他标志性的笑容和酒窝了,和善的笑容使周大夫显得平易近人、谦和可亲。在讲座中,周大夫也强调了为医时笑容的重要性,面对病人时面带微笑是对病人的一种尊重。一个微笑,虽然简单,却也体现了一种善意和真诚,使患者感受到医者的重视、关切与倾听,这其实也是一种对病人的尊重,以此为开端,才更有利于建立健康的医患关系,顺利地进行疾病的治疗。我们应当牢记,对病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微博交流——互动与信赖
除了平日的工作,周大夫还提及了他开通的微博“北京兵团人”。工作之余,他常常于微博之上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感,在网上传递一种正能量,“教医生怎样做医生,教病人怎样做病人”,与病人的互动从病房拓展到了网络,也得到了病人的广泛好评。
周大夫的行为以及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的深思。虽然如今的医疗已经慢慢地走向透明化,但患者及家属在很大程度上仍有可能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明所以,微博交流只是一种形式,这其中体现出的是医生与病人的互动、医生对患者疑问的关注和解答。通过这种做法,病人的不满和疑惑都可以有效地得到解决,同时也增强了病人对医生的信赖。
医者中国梦——现场马婧玥同学的感悟
在回答同学疑问的时候,周大夫说到,行医是一种信仰,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有着它独有的幸福感、成就感。也许,医生的中国梦,不是一个个医学难题的破解,而是一颗心;不仅仅是医生自己的仁人之心,还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宽容体谅之心,是社会对医生的尊重支持之心。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却又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梦。每个人的梦都紧紧联系着社会和他人。医生的中国梦尤其如此。与其说和医生打交道的是疾病,不如说是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因而,医者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病,还有与病人的交心,交心在每一次连夜紧急会诊中,在每一次反复问切中,在每一次为性命相托之中。所以,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会刻下这样一段文字: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记得《鼠疫》中的里厄医生曾经说过:“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只是做一个真正的人”,医生的梦想是肩负着健康所系,命运相托的期盼,梦想践行着医以济世,术贵乎精的承诺,梦想凭借我们的微薄力量解除患者病痛,带给患者康快乐。讲台上的周福德医生不就如此么?他是启迪我们梦想之舟的航灯。医者,做一个真正的人,捧着一个真正的梦,构成我们的中国梦。
医学部教育处预科管理办公室
2014-5-16
|